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推广

发布时间:


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推广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天麻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记载“补益上药,赤箭为第一”,《中国药典》记载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贵州是全国知名的天麻道地产区,《中国道地药材》记载野生天麻的道地产区在西南,尤以“贵天麻”最为驰名,产品“麻形饱满、质地紧密、药效佳”。从20世纪60年以来,天麻在贵州已有60余年人工栽培历史,种植区域覆盖全省66个县区,特别是省领导领衔高位推进以来,天麻种植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省天麻种植面积超过24万亩,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已成为乌蒙山、武陵山、雷公山、娄山关等区域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天麻人工栽培有大田、仿野生、室内等多种栽培模式,天麻人工栽培有大田、仿野生、室内等多种栽培模式,我省天麻以仿野生栽培为主,即选择原生环境或相类似的天然环境进行人工栽培,有效解决了天麻在人工种植过程中品质下降、伐木种麻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一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种植模式。为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减少天麻栽培对农田占用和环境破坏,切实解决全省天麻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突出的问题,不断推进我省天麻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我省天麻产业转型升级。希望我省农业科教部门加大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实现天麻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仅是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好林下经济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乌蒙山、武陵山、雷公山、娄山关等区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7年以来,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推广单位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天麻)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国中医药科技中药便函〔2014〕117号),配套实施贵州省中药材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等项目,熟化构建了贵州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体系,4年累计在4个市州7个县区累计有效推广面积45.60万亩,单位加权平均亩产量210.46公斤,增幅38.76 %,平均亩产值10196元,品质指标是《中国药典》标准(0.25%)的1.6倍。 (三)提质增效情况 一是原生态低密度种植实现了闲置林地资源变产业发展资产,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种植密度控制在40平方米/亩,这样既有足够的轮作空间,又能就地取材,合理利用林地中的树枝和落叶,按照每年40平方米的循环间隔使用,即使不原窝种植,也至少可以使用5-6年。 二是仿野生栽培天麻产品质量优良,麻形饱满、质地紧密、药效佳。试验发现,项目推广去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0.25%要求,鲜天麻价格高于安徽、陕西等地市场价格20-24元/公斤。如,大方县2019年单个鲜天麻100克以上的商品率83%、鲜天麻市场价格37元/公斤、干天麻含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0.57%。 三是生态循环种植实现了废菌材的重复利用,走出林麻共赢路子。天麻种植中菌材浪费的现象十分普遍,天麻-冬荪、天麻-竹荪、天麻-黄精生态循环种植模式,节省成本50%,产值增加近一倍,生态恢复缩短1年。按照“挖一穴天麻种一棵树”的技术要求,发展天麻种植的同时带动了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覆盖率实现了提高,有效解决了伐木种麻与生态保护平衡矛盾,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林麻共赢发展路子。 四是经济效益巨大,助农增收效果突出。天麻是短平快、一年见效的道地药材品种,每年11月至翌年2月种植,第二年11月至第三年1月收获,生产周期1年,不施肥,不占耕地,不占农忙时节,且仿野生天麻市场稳定。实验发现,按照40平方米计为一亩,每亩平均投入约4740元,鲜品产量263.08公斤/亩、产值10196元/亩(38.76元/公斤),亩净利润5456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四)技术获奖情况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贵州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将1项;铜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毕节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技术要点:

一是栽培条件 选择海拔700~2000米,疏林山坡,植被以阔叶树为主的杂木,竹木混交林地,土壤为沙砾土、沙质壤土,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图1栽培基地选择 二是培养菌枝 主要用于培养菌材和菌床、补充菌种。选壳斗科阔叶树种(青杠、板栗)的枝条,斜砍成8~10cm长短节,用0.25%硝酸铵液浸泡10min后捞出(如无硝酸铵则省略此步),在栽培场地挖30cm深60cm见方的坑,先在坑地平铺2cm厚一层干的湿润的阔叶树落叶,然后一根靠一根地摆上两层树枝。在两层树枝上撒一些人工培养的三级蜜环菌种,再撒一些腐殖土或砂质细土,土的厚度以刚盖好树枝为准,盖好土后先浇适量的水,检查泥土覆盖情况,再在上面铺二层树枝,撒适量的三级菌种,按此法培养4-5层,顶上盖1cm细砂土或腐殖土,再覆一层树叶、茅草等保墒。 三是培养菌材 选Φ(直径)~10cm树棒(阔叶树均可,如青杠、板栗、毛栗、马桑、化杆等),斜锯成45~60cm长的节段,每隔8~10cm砍一个鱼鳞口,深度破皮达木质部即可,较细的砍二排,粗的砍3-4排。Φ超过10cm的可一破为二,Φ超20cm的不宜选用。挖坑深约45cm,坑底先铺一层2cm厚的湿润树叶,树叶上平摆树棒一层,盖一层细砂土或腐殖土,并用土填好棒间空隙,每两根棒之间加入菌枝3-4段,如培养的量少,也可直接加入培养好的三级菌种。如此法摆放4-5层,每层摆放完节后,应浇适量的水,全部结束后再盖上10cm厚砂土,复盖树叶等保墒。 图2菌材准备 四是培养菌床 冬麻栽种在6-8月份培养,有性繁殖播种在当年的3月上旬培养。挖长70cm,宽60cm,深约30cm的坑,坑底平铺一层树叶,然后放5-6根树棒,两棒间摆放2-3段已培育好的菌枝,宜可用蜜环菌生产种浇适量的水,覆土至棒平,然后用同法培养上层,上层用较细的棒6-8根,盖10cm厚的土,再盖树叶等保墒。 图3 菌材制作 五是无性繁殖栽培 冬栽,在11月收获天麻时,边收边栽,12中旬至元月中旬气候寒冷,麻种易遭冻害。应避免霜冻天栽麻。密环菌在10℃的条件下即可生长,初冬栽种后,密环菌索虽不能侵入天麻皮层,但可附着在表皮上,越冬后天麻开始生长即有营养供给,新生麻会迅速生长,但刺伤的麻种在越冬时将会腐烂降低成活率,影响产量。春栽,越冬后2-3月栽种,适宜冬季地温在5℃以下地区。小麻种的选择,有性繁殖培育的1-2代白、米麻或野生白、米麻。重量最大不超20g,最小不低5g,体表呈黄白色、新鲜、无病害(特别应检查无介壳虫害的种麻),无密环菌索侵染,无机械撞伤(这一点容易忽视,是影响天麻产量的重要因素)。小麻种栽种,宽50~100cm,穴长60~100cm或长沟,深20~30cm(寒冷地区窝稍浅一些)。挖开菌床,拿出上层菌棒,下层菌棒不动,在下层棒间用小铁铲在放种麻的地方挖一个小洞放入种栽,盖土至平。 图4 天麻无性繁殖技术流程 六是有性繁殖 以天麻的种子播种栽培。在11月份收天麻时,选个体重150g以上,顶芽完好,饱满、红润,无病虫害,无蜜环菌索缠绕者。作宽50cm的厢,两厢中间留50cm宽人行道授粉,栽时箭麻平放,顶芽朝上,且向厢两边摆放。株距3~4cm,盖土4~5cm。人工授粉,采收种子,低温2-3℃保存,及时播种。将已培养好,无污染的三级萌发菌种,放入塑盆中,每穴用1瓶(约350g),将粘在一起的树叶一片片分开后,在背风处将采收的天麻朔果内的种子抖出,轻轻撒在菌叶上,边撒边拌均匀,每窝用果实10-15个(由两人操作,防湿手粘种子)。播种新挖播种穴,每穴约0.5m2,窝底铺一层湿树叶,将拌种的菌叶对半分开,取一半撒在底层树叶上,撒拌种菌叶后,摆新棒5-6根,两棒相距2cm左右,将三级蜜环菌种从培养瓶中掏出,每瓶约50支,两棒之间和棒头放5-6根菌枝,盖土(刚盖好树棒),再撒一层树叶后,将另一半拌种菌叶撒在上面,上层放较细的棒7-8根,同法放蜜环菌枝后盖土,穴顶盖10cm土并盖5~7cm左右树叶、茅草等,每窝用蜜环菌2瓶(约1000g)。注意:播种后如天旱,发现3-5cm深土层干燥就应浇水,40天以内不能用大水浸漫,以浇湿干土与下层湿土相接为度。 图5 天麻有性繁殖技术流程 七是天麻栽培后的田间管理 防旱:6-9月份是天麻生长旺期,需水量较大,应注意防旱。当土壤干燥后,应于天麻窝的上方挖一洞穴,查看菌棒水份及长势,相对湿度低于80%,即可浇水,浇水应从上方慢慢渗入等。防涝:暴雨后应检查易积水的天麻窝穴,做好及时排水。秋季气温降低,天麻生长缓慢,尤要注意。防冻:天麻分布层的土温在5℃以上,不会受冻,如严寒则要盖草盖土防冻。 八是采收 天麻采收期一般11月初至12月上旬,采收时除去天麻窝顶覆盖物将窝内菌棒轻轻挖起,取出箭麻、白麻、米麻(分别存放),然后将四壁挖动,轻取轻放,仔细装运。 九是种植地轮换与生态修复 天麻采收后,留下麻穴,麻穴不再用于种植天麻,需要进行生态修复,修复期间,对天麻种植地进行轮换,另择地种植,待2-3年生态修复及麻穴土壤恢复后,方可再种植。生态修复可以自然调节植被,或人工植树造林,在麻穴中种植青杠树、板栗、马桑、化杆等天麻菌材来源常用树种。 十是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流程图 根据1-10项技术,绘制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流程图如下: 图5 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流程图

适宜区域:贵州省700~2000米海拔以上区域。

注意事项:生产中注意长期干旱条件下的水分管理;采挖时不能使用机械、器械等工具,用手细心起土,勿损伤天麻鹦哥嘴和块茎;批量运输时,运输工具须干燥清洁,严防日晒雨淋,避免酸碱及有害气体侵入箱(袋)内;蒸煮和干制过程中不得使用硫磺。

支撑单位:(一)贵州大学(二)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一)贵州大学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甲秀南路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联 系 人:黄明进 联系电话:18798888615 电子信箱:361219373@qq.com (二)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 邮政编码: 550000 联 系 人:唐成林 联系电话:18286125240 电子信箱:673370283@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贵州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