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属革命老区和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昭通也是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30.08%,春、秋、冬三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00km2。马铃薯产业是昭通高海拔冷凉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其收入约占全市6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收入的32%。随着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全面深入实施,为推动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帮助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昭通市委政府将马铃薯产业列为“六大战略”全面实施,201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昭通顺利召开,2020年成功打造5万亩“洋芋帝国”,同年世界马铃薯大会对昭通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授予昭通“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荣誉称号,昭通马铃薯产业被赋予新的使命。马铃薯不仅是昭通人民的主食和必需品,更演绎成为了一种文化,深深融入了昭通人的血脉之中。如今的马铃薯,更承载着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的希望,是乌蒙山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致富薯”、“希望薯”、“乡村振兴薯”。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毁灭性病害,我市马铃薯优势区低温高湿,易结露,马铃薯晚疫病普遍发生较重,常年造成产量损失15%-40%,严重区域甚至毁产绝收。2003~2005年,昭通市植保站参加云南农大主持的省攻关课题“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基本摸清了我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通过试验示范总结提出了我市大面推广应用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不断总结和提炼技术核心,2018年-2019年组织制定了地方标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集成一套适宜于我市二半山及以上种植区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晚疫病危害,为全市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贡献植保力量。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06~2017年分别在昭阳、鲁甸、永善、彝良、镇雄、巧家、大关等马铃薯优势区开展核心示范应用累计达11.65万亩,辐射带动应用256.4万亩次;2018年在中国马铃薯大会现场参观点鲁甸县水磨镇拖麻行政村居落角自然村展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核心示范1000亩;2019年在鲁甸水磨镇完成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5000亩;2020年5万亩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洋芋帝国)实现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应用全覆盖。 (三)提质增效情况 农户自种马铃薯区域,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水平普遍较差,平均单产1078.96公斤/亩,产品质量低,投入产出比约1:1.3~2.0;2020年5万亩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洋芋帝国)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核心示范区马铃薯平均单产2.365吨,较去年同期每亩增产373.67kg,亩增幅15.6%,极量攻关高产突破6吨。核心示范区通过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预防发病时间比农民自由种植的推迟7-14天,发生程度轻1.5-2个病级,植株枯死时间推迟15-45天,一季马铃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3次,综合效益显著。 (四)技术获奖情况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于201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2019年昭通市植保植检站研究制定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2019年8月28日由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昭通市地方标准发布,标准号为DB5306/T41-2019,并按照云市监办函〔2020〕14号文进行了成果登记。 2020年荣获昭通市5万亩马铃薯标准示范基地(洋芋帝国)建设目标考核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

技术要点:

(一)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 (二)合理轮作 马铃薯忌与茄科作物(如番茄、烟草、茄子、辣椒等)轮作、连作,宜与禾谷类、豆类作物等轮作。 (三)精选种薯 选择薯形规整,无伤口、不携带病虫、已经通过休眠期且生理状态良好的优质种薯,尽量选择整薯。 (四)种薯处理 (1)工具消毒 对大块薯种切块处理时,应准备数把刀具轮换使用,切到病、烂薯种的刀具用75%酒精浸泡3~5min进行消毒。 (2)种薯消毒 将种薯均匀喷施75%百菌清和72%霜脲•锰锌500倍液后堆积,用塑料膜覆盖闷种2h,再用草木灰或滑石粉拌种,摊开晾干后播种。或每100kg种薯用72%霜脲•锰锌25g混1.25kg滑石粉拌种。 (五)合理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起垄栽培。原种净作密度4500~5000塘/666.7m2,其它净作密度3500~4500塘/666.7m2,间套作密度2100~2800塘/666.7m2。 (六)科学施肥 底肥每666.7m2施用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1500~2000kg,追施N:P:K=17:17:17的均衡复合肥40~50kg。根据马铃薯田间生长情况,结合晚疫病防治用药,适时补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延缓植株衰老,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七)田间防治 (1)去除易感病劣株 及时去除田间留年生易感病劣株。 (2)病前预防 早熟品种植株在齐苗期,中晚熟品种进入现蕾至始花期,植株封行前,选择保护型杀菌剂喷施1~2次,间隔7~10d用药1次。 (3)查处中心病株 早熟品种齐苗20d、中晚熟品种现蕾后应及时进行田间巡查,尽早发现中心病株。发现中心病株后,挖除病薯及病株,用袋子密封后带离销毁,全田选用保护性杀菌剂防治1次。 (4)流行期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后应选用保护性和治疗性药剂相结合防治,每7~10d用药1次,不同药剂交替使用。封垄期为关键防治期,必须选用治疗性药剂防治1次。用药时,要注意给药周到,重点喷施中下部叶片。夏季天晴用药时,应控制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以后。用药后2小时内遇雨,应及时抢晴补用1次。遇连续阴雨天气,选择耐雨水冲刷的52.5%噁酮•霜脲氰(20~40g/666.7m(二)等药剂喷雾。 (5)清理病残体 收获前先割除清理带病植株,收获中病薯带离田间,集中销毁,减少来年病源基数。 (6)适时收获 马铃薯植株茎、叶落黄或消苗后,及时选择晴天,土壤适当干爽时进行收获。 (7)贮藏期种薯处理 种薯贮藏库温度控制2~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为宜,保持通风换气。入库前选用80%代森锰锌或72%霜脲•锰锌(500倍)等药剂对种薯喷雾,并及时清理病、烂种薯,尽量减少菌源基数。

适宜区域:昭通市十一县(市、区)马铃薯主产区。

注意事项:精选适宜当地的抗病脱毒种薯;雨季尽量抢晴施药,同时选用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合理轮换使用药剂,全生育期避免同一种药剂多次使用;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喷施植株中下部叶片,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1次。

支撑单位:单位名称:昭通市植保植检站

联系人:单位名称:昭通市植保植检站 联系地址:昭通市昭阳区正义路84号 邮政编码:657000 联系人:陈永燕 联系电话:0870-223274215287713685 电子邮箱:ztcb2013@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云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